• 主页 > 攻略问答
  • 游泳运动发展历程:从古代生存技能到现代奥运项目

    一、开发流程

    游泳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运动之一。根据现有史料考证,国内外有一个共识:古代游泳起源于生活在江河、湖泊、海域的古人。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在水中捕捉水鸟和鱼作为食物。通过观察和模仿鱼、青蛙等动物在水中游泳的动作,他们逐渐学会了游泳。

    中国历史悠久,水域辽阔。有记录的游泳始于五千多年前。但游泳作为一项运动只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

    1830年代,它们陆续出现在英国各大城市。

    1837年,第一个游泳组织在英国伦敦成立,同时举行了英国最早的游泳比赛。

    1869年1月,大都会游泳俱乐部联合会(英国业余游泳协会的前身)在伦敦成立,正式将游泳定为一项专门运动。然后传入英国各个殖民地,进而传遍世界各地。

    历史与发展 自古以来,游泳一直是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无论是狩猎、躲避掠食者,还是在海难中自救。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类似速度游泳的活动。古罗马人建造的巨大浴场也被上流社会作为闲暇时游泳和社交活动的场所。早期,游泳只被视为贵族子弟教育和士兵训练的重要内容。直到18世纪末,当工人阶级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加游泳时,游泳才开始成为一项流行的活动。

    2. 主要类别

    (一)实用游泳

    在军事、生产、日常生活服务中具有较大价值的游泳方法称为实用游泳。如爬行(自由泳)、蛙泳、侧泳、跳水、踏水(立泳)、水中救援、武装游泳、反蛙泳(仰泳)等。但花样游泳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对人的肺活量极大的挑战。

    (二)竞技游泳

    竞技游泳是指有特定技术要求、按照游泳竞赛规则进行比赛的游泳项目。自第一届奥运会(1896年)起,游泳就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它可分为泳池比赛和开放水域比赛两类。如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又称海豚泳)和这四种泳姿组成的个人混合泳,以及接力泳的比赛泳姿。竞技游泳是主要以速度决定名次的游泳运动。按照国家游泳竞赛规则进行,称为竞技游泳。

    竞技游泳起源于英国和澳大利亚,后来传入其他国家。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游泳比赛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游泳联合会也相继成立。英国业余游泳协会(原大都会游泳协会)成立于1869年,是第一个成立的国家游泳协会。 1850年至1860年间,英国和澳大利亚举办了国际游泳比赛。 1894年6月16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成立时,游泳被列为1894年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至于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FINA),成立于1908年。

    游泳技巧一般有几种类型_游泳技巧一般有几种_游泳一般都有哪些技巧

    (三)花样游泳

    花样游泳又称“花样游泳”。它是一项集舞蹈、体操、游泳等项目于一体的竞技体育赛事。它对运动人物、泳衣、头饰、音乐动作、舞蹈编排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比赛分为单人、双人和集体比赛。它利用运动员肢体在水上的运动,配合音乐,展现各种优美的动作和造型各异的艺术技巧,给群众带来美妙的享受,故被誉为“水上芭蕾”。

    3、常见泳姿

    游泳泳姿一般分为泳泳、蛙泳、蝶泳和仰泳。爬泳速度最快,蛙泳较为优美,蝶泳最具爆发力,仰泳最省力。

    (1) 自由泳

    澳大利亚人威利斯于1850年采用了双手在水中向前移动的泳姿,可视为蝶泳的雏形。后来,英国游泳运动员约翰·图拉真在1873年采用了用胸泳腿和双手交替向前爬行的游泳方式。后来,澳大利亚人理查德·卡尔根据图拉真和亚历克斯·威克汉姆的游泳风格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浅踢”踢法。从那时起,踢腿的方式只发生了轻微的变化。完全适合自由泳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 2 次冲程、6 次泵送和 1 次呼吸。

    (2) 蛙泳

    它是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游泳姿势,也是最古老的游泳姿势。蛙泳时,游泳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前面是否有障碍物,以避免撞到它们。 18世纪中叶,在欧洲,蛙泳被称为“青蛙泳”。由于蛙泳速度相对较慢,在20世纪初的自由泳比赛(没有规定姿势的自由泳)中,蛙泳速度不如其他泳姿,导致蛙泳技术被边缘化。后来国际泳联规定了泳姿,蛙泳技术得到发展。

    (3)仰泳

    在仰泳的早期,你只是仰面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利用蛙泳的踢腿向前推进。 1900年奥运会,游泳运动员开始采用双手在水面上举过头顶、向前移动的泳姿。踏步式踢腿直到1912年奥运会才开始出现。

    (4)蝴蝶游动

    蝶泳的泳法最早由德国游泳运动员埃里希·拉德马赫在1926年的蛙泳比赛中首次使用,当时他仍然使用蛙泳的踢腿法。 1952年奥运会后,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FINA)决定将这种泳姿与胸泳分开,因此增加了蝶泳,游泳运动员可以使用海豚踢法。

    4、现场设备

    (一) 场地

    游泳技巧一般有几种类型_游泳技巧一般有几种_游泳一般都有哪些技巧

    游泳对场地要求不高,如池塘、河流、湖泊、大海、游泳池等,但一定要注意卫生安全。

    国际标准游泳池长50米,宽至少21米,深1.80米以上。共有8条泳道,每条泳道宽2.50米,泳道线由直径5至10厘米的单独浮标连接。运动员必须站在起跑台上开始比赛(仰泳除外)。起始平台高出水面50~75厘米,平台面积为50×50厘米。

    (二)设备

    1、泳衣:男士一般穿泳裤,少数人裸泳;女性通常穿泳衣。泳裤必须合身。如果太大,游泳时容易抱水,增加身体的重量和阻力,影响游泳动作。因此,泳衣应该穿着舒适。从质量上来说,中老年人应选择纯羊毛或棉毛制品,最好是深色的。年轻人可以选择沙滩风格的尼龙泳衣,最好是颜色鲜艳的,这样可以增添美感。

    2、泳帽:游泳时应戴泳帽,尤其是女性,可以防止头发散落。有时水质不好也会导致头发变黄。泳帽应采用有弹性的尼龙或橡胶材质,不宜过大,否则容易脱落。

    3、游泳镜:如果水质不干净,游泳时细菌很容易进入眼睛,导致红眼病。为了预防眼部疾病,游泳需要佩戴泳镜。对于刚接触游泳的人来说,佩戴泳镜还可以纠正在水中睁不开眼睛的问题。

    4、耳塞:游泳时水不可避免地会流入耳朵。耳朵进水非常不舒服,有时会引起疼痛,影响听力。为了防止水进入耳朵,应准备耳塞。

    5、漂浮物: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带一些漂浮物,如救生圈(救生衣)、泡沫塑料、救生圈、防溅板、浮袖等。不过,自己携带这些物品时,一定要检查是否有漂浮物。救生衣和救生圈漏水,以防止发生事故。

    6、浴巾和拖鞋:浴巾和拖鞋是游泳者的必备物品。游泳间歇或游完后上岸,用毛巾擦干身体,换上浴巾,穿上拖鞋。这样不仅可以保暖、预防感冒,而且也比较卫生。冬季游泳时更是不可或缺。

    7、鼻夹:游泳时,水浪常常将水冲入鼻孔,引起窒息和咳嗽,尤其是对于初学游泳的人来说。为了防止水进入鼻孔,最好准备一个鼻夹,可以用嘴强制吸气。通过鼻子吸气可以避免被水窒息。

    5、体育组织

    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FINA),简称FINA。它于1908年在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英国、匈牙利和瑞典的倡议下成立。其总部位于瑞士洛桑,目前拥有179名会员。国际泳联是国际体育联合会大会的成员。其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工作语言为英语。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国际泳联的成员。 1958年退出,1980年7月恢复会员资格。

    自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以来,游泳一直是奥运会比赛项目。国际泳联的使命是确定奥运会和其他国际比赛中游泳、跳水、水球和花样游泳的规则,审查和确认世界纪录,指导奥运会游泳比赛。

    2013年,胡利奥·马廖内(Julio Maglione)担任国际泳联主席。

    除奥运会游泳比赛外,国际泳联还负责赞助世界锦标赛(1973年开始)、世界杯(19791年开始)、世界短池锦标赛(1993年开始)和跳水大奖赛(19791年开始)。 1994)。跳水世界杯增设花样跳水(1994年开始),在世界水球锦标赛(1995年开始)基础上增加青少年女子水球比赛。

    6. 世界大赛

    世界锦标赛

    奥运会

    7、休闲运动

    (一)行使价值

    1.改善心血管系统

    游泳对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冷水的刺激可以通过热调节和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游泳时水的压力和阻力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也起着特殊的作用。在水面游泳时,身体所承受的水压已达到每天。每平方厘米0.02-0.05公斤。潜水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压力也会增加,游泳速度也会加快。加速还会增加压力负荷,心房、心室的肌肉组织可以得到强化,心室的容量也可以逐渐增大,心跳次数减少,这样心脏的活动就可以节省,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得到改善,静息时舒张压升高,收缩压降低,血压值变得更加有利;血管的弹性也得到改善。据有关专家统计,一般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约66-72次,每搏输出量约为60-80毫升。长期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在同等情况下只需要收缩50次左右。每冲程输出量达到90-120毫升。

    2.增加肺活量

    呼吸主要依靠肺,肺功能的强弱由呼吸肌功能的强弱决定。运动是改善和增加肺活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据测定,游泳时,人的胸部承受12-15公斤的压力,冰冷的水刺激肌肉收缩,使呼吸困难,迫使人用力呼吸,增加呼吸深度,使呼吸量减少。吸入的氧气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一般人的肺活量约为3200毫升,呼吸差(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时胸部扩张和收缩的差值)仅4-8厘米。剧烈运动时最大摄氧量为2.5-3升/分钟。比安静大10倍;而游泳者的肺活量可高达4000-7000毫升,呼吸差达到12-15厘米,剧烈运动时最大摄氧量为4.5-7.5升/分钟,比休息时高20倍。游泳可以锻炼呼吸肌,增加胸围,增加肺活量,吸气时打开更多的肺泡,使换气顺畅,对健康极为有利。

    3.加强皮肤血液循环

    游泳一般都有哪些技巧_游泳技巧一般有几种_游泳技巧一般有几种类型

    游泳时,由于水温的刺激,身体要保持足够的温度。皮肤血管参与重要的调节功能。冷水的刺激可以使皮肤血管收缩,阻止热量散发到体外。同时,身体加强产热,使皮肤血管扩张,改善皮肤血管的血液供应。这样,长期锻炼可以加强皮肤的血液循环。

    另外,水是一种非常柔软的液体,由于水波的作用,不断地摩擦人体的表皮,让皮肤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休息。因此,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皮肤光滑、白皙、柔软。皮肤。

    人们游泳时,水冲走皮肤、汗腺、脂肪腺,起到了良好的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光滑、富有弹性。另外,在水中运动时,汗液中的盐分对皮肤的刺激大大减少。

    4、增强抵抗力

    游泳池的水温通常为26至28度。浸泡在水中散热快,消耗大量能量。为了尽快补充身体散发的热量,满足冷热平衡的需要,神经系统迅速做出反应,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抵抗外界的侵害。寒冷的。经常参加冬泳的人,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得到改善,不易感冒。它们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增加脑垂体功能,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减肥

    游泳时,身体直接浸入水中。水不仅电阻大,而且导热性非常好,散热快,所以消耗的热量很多。就像刚煮熟的鸡蛋一样,在空气中的冷却速度远不及在冷水中。实验证明,一个人在标准游泳池中跑步2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在陆地上以相同速度跑步1小时所消耗的热量。在14度的水中停留1分钟消耗的热量高达100大卡,相当于同温度的空气中1小时散发的热量。另外,游泳减肥法可以避免下肢和腰部的运动损伤。在陆地上运动减肥时,肥胖者体重较大,使身体(特别是下肢和腰部)承受较重的重力负荷,使运动能力下降,容易疲劳,从而大大降低了运动的兴趣。减肥运动可能会造成伤害。下肢关节和骨骼。在水中进行游泳时,肥胖者相当一部分体重是由水的浮力承担的,这使得下肢和腰部更加放松,关节和骨骼损伤的风险也大大降低。可见,对于很多想要减肥的人来说,在水中锻炼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游泳是保持体形最有效的有氧运动之一。

    6. 健身

    人们游泳时,通常利用水的浮力,俯卧或仰卧在水中。全身放松、舒展,使身体得到全面、匀称、协调的发展,肌肉线条才能流畅。在水中运动可以减少在地面上移动时地面对骨骼的冲击,降低旧骨损伤率,使骨关节不易变形。水的阻力可以增加人的运动强度,但这种强度与陆地上的器械训练不同。它非常温柔。训练强度容易控制在有氧范围内,不会造成僵硬。肌肉可以让整个身体的线条变得流畅、美丽。

    7、增强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游泳时衣服没有太多的保护,所以对身体的御寒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冬泳。

    (二)注意事项

    1、未成年人必须在父母(监护人)的带领下游泳。单独游泳最容易引起问题。如果您的同伴不是家长(成人),很难保证您在发生危险时得到适当的救援。

    2、生病的人不宜去游泳。患有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感冒、发热、精神疲劳、体质虚弱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不宜去游泳,因为参加游泳活动上述患者不仅容易加重病情,还容易出现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的情况。患有传染病的人很容易将疾病传播给他人。另外,女学生经期不宜游泳。

    3、参加剧烈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跳入水中游泳,尤其是大汗淋漓或炎热时。不要立即下水,否则容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饭后、空腹、饮酒后不宜游泳。

    5、污染(水质差)的河流、水库、有急流的地方、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不同高度的江河、湖泊等不适宜游泳。一般来说,在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中游泳是不适宜的。雷雨、大风天气、天气突变等恶劣天气也不宜游泳。

    6、下水前最好先体验一下水温。如果水温太冷或太热,尽量不要急于下水。泳池水的温度对血液循环、心脏、血压、呼吸、新陈代谢、人体皮肤、肌肉都有影响。

    7、入水前应在岸边做好准备活动,热身10至15分钟,活动一下关节和肌肉。否则,突然的剧烈活动很容易造成肌肉损伤或其他意外。可以采用高抬腿、蹲下、站起来等肢体动作。

    8、请勿潜入水中,以免水面对腹部和睾丸直接产生强烈冲击。

    9、游泳时需要注意保护眼睛,防止晒伤,注意退潮时间。

    10、游泳后,用清水冲洗全身,以免传播疾病。

    11、游泳后可通过运动饮料、放松训练、呼吸调节、催眠暗示、心理调节、按摩恢复、水中漫游等方式恢复体力。

    12.潜在危险包括腿抽筋、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耳痛、耳鸣、腹痛、腹胀、眼睛发痒等。

    13、常见疾病有结膜炎、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吸入性肺炎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npharmart.com/html/tiyuwenda/13246.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