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攻略问答
  •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合理膳食与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近日,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牵头撰写的《中国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健康生活方式指南》在本刊发表。 【点击下载原文】

    该指南基于对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据,提出饮食饮料、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中国居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和代谢疾病,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指南》的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指南强调,一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脏代谢疾病一级预防的根本措施。

    膳食营养建议

    指南指出,不合理饮食是导致我国心血管及代谢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017年,我国约263万人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饮食因素,较2007年增加38%。

    总体饮食建议如下:

    1、合理饮食可预防心血管及代谢疾病。 2、无心血管代谢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成年人需要保持均衡的膳食营养结构。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是指:以谷类为主的多种食物,注重能量平衡,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分和油,限制糖和酒精,经常喝茶。

    食物多样化是均衡膳食的基本原则。建议每天摄入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食物,如果可能的话,摄入12种或更多种类的食物。控制总能量摄入,每餐不要吃得太多。

    3、谷物是均衡饮食的基础。

    增加全谷物、谷物、豆类和土豆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风险。

    发布形式是什么意思_生活方式发布_生活方式发布会

    4、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适量吃鱼、蛋、豆制品、奶制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风险。 5.减少钠的摄入量。每人每天平均钠摄入量<5克。 6、减少加工肉类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膳食胆固醇摄入。 7、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适量饮茶。老年人饮食建议:

    消化能力明显下降的老年人,可以少食多餐,吃软食;

    老年人每天应喝1500~1700毫升水;

    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甜食的摄入;

    富含嘌呤的饮食,如浓汤、海鲜汤等,容易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需要控制。

    腹部肥胖者(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饮食建议:

    基本点是低能量、低脂肪、低盐,避免喝含糖饮料,减少甜食的摄入;

    吃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和含有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谷物);

    增加膳食中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比例。

    发布形式是什么意思_生活方式发布会_生活方式发布

    注意:大约一半应该是蔬菜,四分之一应该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肉、鱼、蛋、乳制品和豆类),最后四分之一应该是碳水化合物。水果(苹果、草莓等)展示在餐盘边缘,以表明可以在两餐之间食用。

    腹部肥胖者推荐的食物类型和比例示例

    高血压(≥ 130/80 mmHg)人群的饮食建议:

    特别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建议多吃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鱼类、全麦、纤维、富含钾等矿物质的食物,同时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补充糖和钠的摄入量。

    血脂异常患者的饮食建议:

    尽量减少或避免饼干、糕点、薯条、薯片等油炸食品和加工零食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甘油三酯升高的人应该减少每天摄入的脂肪总量,并减少食用油的用量。食用油选择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植物油,并交替使用。

    糖代谢异常人群的饮食建议:

    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血糖负荷低的食物,如绿豆、豆腐、柚子等;适当增加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不建议食用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鱼油等成分的保健品。

    身体活动建议

    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14.7%,体力活动不足已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指南强调,定期、适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心脏代谢疾病。

    身体活动建议如下:

    1、大家应该多运动,少坐着。即使少量增加体力活动也能带来健康益处。 2.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等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增加至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150分钟高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或等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相结合,但应首先科学评估并逐步进行。每天步行 7 000 至 10 000 步相当于 20 至 50 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3.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2天针对各主要肌群进行肌肉强化的体育活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 4.睡眠时间保持在6~8点每天几个小时。 5、中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慢性病患者或残疾人,即使达不到健康成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也应根据自己的体质继续进行体育活动。并避免长时间久坐。戒烟

    指南指出,吸烟是我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危险因素。 2017年我国因吸烟导致249万人死亡。

    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7.7%,现有吸烟人数已达3.16亿。我国约有7.4亿人受到二手烟暴露的伤害,其中包括约1.8亿儿童。

    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主动吸烟和被动吸入二手烟都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目前尚无安全吸烟剂量。吸烟量越大,寿命越长,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控烟建议如下:

    1、吸烟是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较强。建议避免吸入任何形式的烟草。 2、反复向吸烟者提供戒烟建议,帮助其戒烟。 3.避免被动吸烟。 4.避免主动或被动吸入电子烟。限制饮酒

    指南指出,2017年,全球因长期饮酒死亡人数为284万人,其中67万人发生在中国。过量饮酒与多种健康风险有关,如2型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癌症等,还可诱发痛风发作。

    限制饮酒的建议如下:

    生活方式发布_生活方式发布会_发布形式是什么意思

    1.饮酒者应限制每天的酒精摄入量:成年男性<25克,成年女性<15克;或每周饮酒量应≤100克。肝肾功能不好、高血压、房颤、怀孕的人不宜饮酒。

    酒精摄入量的计算公式为:饮酒量(ml)×酒精含量(%,V/V)/100×0.8(g/ml)。

    例如,喝1两白酒(即50毫升),瓶子上标注的酒精度数为52度(即52%,V/V),实际摄入的酒精量为50(毫升)×52/100 × 0.8(克/毫升)= 20.8(克)酒精。

    2、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饮酒。如果饮酒,应警惕酒精可能引起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3、不建议不喝酒的人通过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与饮酒相关的总体健康风险可能超过潜在的心血管健康益处。

    全球疾病负担工作组2018年发表的最新研究认为,饮酒没有安全阈值,不饮酒的总体健康风险是最低的。

    人口与环境干预策略

    指南指出,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干预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媒体、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不同机构的共同参与,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实施。社会。

    因此,《指南》也从营造健康的社会支持环境、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的角度,为相关机构和部门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包括人口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策略、通过健康咨询和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应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主动健康等。

    本指南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由中国国际医疗交流促进会慢性病防治分会、高血压分会、中国社区卫生协会联合制定。

    中国人健康生活方式预防

    心脏代谢疾病指南编写委员会

    主席:顾东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副主席:翁建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祥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曹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博文(中国社区卫生协会)、陈继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陈小平(华西附属医院)四川大学)、范中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顾东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顾水明(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郭长江(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环境医学与职业医学研究所)、郭以芳(河北省人民医院)、胡东升(深圳大学医学院)、黄剑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季训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光伟(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新(国家疾病管理中心)、李南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晓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林锦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医院)、刘方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建民(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刘晓庆(广东省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刘晓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卢向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马冠胜(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吉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牟建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道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沉冲(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宁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迎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翁建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海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科学)、严静(浙江医院)、杨雪丽(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玲(福建省医院)、曾强(中国人民总医院)解放军)、曾敏(海南省人民医院)、赵文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立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志杰(全球健康)北京大学医学中心)、朱大龙(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志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秘书:陈树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黄克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资料来源:中国心血管代谢疾病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指南。中国流通杂志,2020,35:209-23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npharmart.com/html/tiyuwenda/1334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